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历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③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著名工程有鉴湖等。④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5)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灵渠: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都江堰:都江堰在四川成都西侧灌县境内。
郑国渠是战国末年秦国开凿的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该渠起点在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主要功能是将泾水引入洛水,灌溉面积号称达4万顷。郑国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水渠之一,对后世的水利工程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主要水利工程包括: 郑国渠:始建于战国时期,是秦国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该渠利用了地形特点,将泾水引入关中平原,灌溉面积超过280万亩,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战国时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修建。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秦朝监御史“禄”简介,史禄怎么死的?
1、史禄,《史记》只间接地记载了“监御史名禄”。监御史是官职。他不姓史,也不姓监,只知道他史禄,史志习惯称他为史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南方百越各部,命尉屠睢率大军50万分5路向百越进军。
2、史禄,秦代人。《史记》卷112《平津侯主父列传》作“监禄”。西晋史学家韦昭加注说“监御史名禄也”,认为监为官职即监御史,名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动了统一百越的战争,史禄负责转运军需。由于南岭山脉阻隔,湖南和广西之间道路崎岖,给运送粮草给养造成了困难。
3、史禄即临禄,秦朝水利家。监即监御史,名禄,亦称史禄,姓失传。在秦始皇南定百越的统一战争中,他负责转运军需,曾在广西兴安附近开凿运河,沟通湘江和桂江的支流漓江,以便利军粮运输,后世称为灵渠、兴安渠或湘桂运河。
4、史禄,名禄,官职为秦监御史,史料中称他为“史禄”或“监禄”。至于他的姓氏、生卒年代和籍贯都无从考证了。司马迁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刘安的《淮南子人间训》和班固的《汉书严助传》中都提到了史禄开凿灵渠的事迹,但记载却十分简略。
5、都不是,监御史是官职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御史。
6、当年秦始皇发大军50万经略岭南,奉命修建灵渠运送军粮的,就是一名叫禄的监郡御史,人们也叫他史禄。史禄很有创造力,他在今天广西兴安县内的湘江上游筑起石堤。大堤像一把犁头,将湘江分为南北两渠,北渠向北流通湘江,南渠沟通漓江。但南渠流经的都是高处,与北渠水差较大。
都江堰和灵渠在秦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灵渠在秦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
修建目的相同 在秦国消灭七国统一中国华夏期间,秦昭襄王命水工李冰赴蜀修建都江堰,嬴政命郑国修建了郑国渠、灵渠,工程宏大,每项工程耗人力均在近百万、耗时近十年。都是为了分洪减灾、引水灌田、变害为宝。
先说说灵渠,其灌溉了数万亩的农田,使得交通方便,还具有交通运输和农业灌溉的作用。还有都江堰为秦国统一六国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再说说郑国渠,郑国渠长达300里,灌溉面积4万顷,这对秦国的农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去成都看到都江堰的壮观的时候特别的震惊,真佩服他们的毅力与技能。
同时灵渠又有利于灌溉,至今仍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积极作用:促进了当时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政令的通达,军队的调遣,以维护国家的统一。特点:陆路水路海路交通发达形成了几个交通中心。原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民族交往密切实行对外开放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等。